關於CO77EE

2016-01-25

【SCAA 咖啡風味輪】為什麼要換新輪子?

在許多咖啡館都可以看到SCAA的咖啡風味輪。就在上個星期(2016年元月中旬),SCAA推出了新的風味輪;而原來的風味輪是1995年推出的,已經沿用20年了。

為什麼SCAA要推出新的風味輪呢?以下大略節錄現任的SCAA執行主席Ric Rhinehart的說明《What it Means to Reinvent the Coffee Flavor Wheel》:
  • 在1995年當時,有些風味在感官科學界還沒有被定義,例如:鮮味(Umami);這20年以來,感官科學(Sensory Science)一直在進步中。
  • 傳統的咖啡風味落在風味輪的8~11點鐘方位(可可與堅果調性);近年來咖啡則偏好12~3點鐘方位(花香與水果調性)。
  • 咖啡的喜好是主觀性的,不管是8~11或12~3點鐘,都是正面的(良好)調性,只要你喜歡就好;但某些調性應該是不討喜的,例如霉味(musty、skunky),是負面的風味。
新版的海報預計2016年2月上架,下圖分別是新版(上)及舊版(下)的風味輪:





2016-01-08

咖啡中文名字的由來

我們大家都知道的Coffee,其實一開始的源頭是從阿拉伯語的qahwa翻譯過去的,經過土耳其(土耳其語kahve),再到義大利(義大利語caffè),最後在歐洲大陸流行開來(法語café,德語 Kaffee,英語coffee,荷蘭語koffie)。

亞洲的話,日本最早有咖啡的紀錄是在18世紀幕府鎖國時代時,由荷蘭人到長崎貿易時帶來的,還曾經成為水手送給風月場所遊女的禮物。

西元1781年以後,日本的醫書‘紅毛本草’內記載的‘古鬪比以’就已經詳細的描述了咖啡,心得是-好苦啊!

西元1856年以後,日本開始進口咖啡,不過是當作藥品,提供給北海道的官員做為 去濕防寒之用。一直到西元1868年(明治元年)才正式當成飲品進口,而日本的第一家真正的咖啡館,則是在西元1888年於東京上野開業的可否茶館。在此之後日本曾出現過不同寫法的漢字描述,像是:古鬪比以/哥非乙/可否/架 非/加非/咖啡,最後才變成漢字的'珈琲'。

19世紀時,大量的中國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帶回許多西洋知識,而當時不知道怎麼翻譯的部分,有很多就直接使用日文的漢字來描述,例如:科學/工業/電話/警察/感性,但是因為咖啡是飲料拿來喝的,所以借字時就把斜玉旁的'珈琲'改成口字旁的'咖啡'了。

2016-01-07

我的書店不只賣書,更要分享文化...

【紅絲線 - 獨立書店 - 彰化 - 林虹汝】

地址:彰化市城中街20號

  • 彰化的老書店一間接著一間倒,她逆勢開獨立書店;
  • 小書店辦影展、讀書會、南北管表演,成文化據點...

          http://a.udn.com/focus/2016/01/06/16647/index.html